close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7日發表題為《日本擁抱集體自衛:這是對歷史的令人擔憂的改變麽?》的文章稱,《國家利益》雙月刊已經關註到,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正式商討日本是否應該擁有集體自衛權,這就是說,當日本自身不受到攻擊的情況下,是否允許日本軍隊援助其盟友。
  背棄兩大外交原則
  即使安倍的這些努力沒有結果,日本政府商討此事本身就預示著,自日本在1947年憲法中放棄了交戰權以來,日本軍方活動所受到的限制放鬆到何種程度。從廣義的戰略角度來看,安倍晉三此舉與日本此前的兩個外交核心原則背道而馳:吉田主義和福田主義。
  對多數國家而言,用憲法禁止戰爭權被視為是一大障礙。但是對二戰後的日本而言,一些精明的政治精英找到了把日本的非軍事化轉變為切實發展的方法,尤其是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他的領導下,日本在冷戰早期採取一項重大的戰略,即把安保外包給美國,這樣可以把有限的國家資源和政治註意力投入到重建和發展日本本國經濟上來。在美國安全保護傘的庇護下,日本的經濟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迅速增長。
  實際上,吉田主義從來沒有徹底忽視軍事。冷戰時期,日本自衛隊的規模增大,這樣日本才能履行更重的自我保衛職能,尤其是當美國的承諾看似令人懷疑時。正如政治學家珍妮弗·林德曾經所說,日本的軍事政策更傾向於“把責任推給別人”而不是“和平主義”。
  不管怎樣,日本冷戰時期的第二個外交政策原則是向外界保證,日本政府絕不會對鄰國造成威脅。在1977年時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訪東南亞國家聯盟各國時宣佈,日本不會致力於成為軍事強國,而是將把自己相當大的物質財富和外交精力投入到與該地區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係上。
  國際環境發生變化
  福田主義可以被視為中國現在“和平崛起”(或稱“和平發展”)的先河。和目前的中國一樣,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是一個有著相當大軍事實力和軍事潛力的崛起中的國家,日本努力讓外界相信它永遠懷著和平的企圖。福田赳夫的承諾並不是沒有誠意,日本的政治領導層極為關註國內目標,日本真的希望避免卷入耗資耗力的與他國的軍事競爭。
  但是現在國際環境發生了改變。在東海,中國在經濟上已經超越日本,其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視。該地區無數的海上糾紛多次演變成小危機,每一個都似乎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外交衝突,或許還會引發軍事衝突。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各國政府都在緊張地尋求美國的保護,即使美國正在大幅削減軍費。在這種情況下,吉田主義和福田主義似乎不再適用。
  因此,安倍晉三最近的外交政策表現表明日本逐漸遠離吉田主義和福田主義。美國依然是日本至關重要的盟友,為維護和加強日本同美國的盟友關係,日本給美國提供了更互惠的雙邊關係。過去,日本曾被痛批(包括美國政府也批評日本)把狹隘的自我利益置於自己盟友之上,尤其是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日本在1991年受到重創,如今日本依然有相似的特點——冷酷、自我和忘恩負義,這將會導致悲慘的後果。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美刊:“日本擁抱集體自衛”改變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19czil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